這是一家現代「愚公移山」的餐廳

節錄自商業週刊(文/游惠玲)

原本就從事骨董買賣的翁雪晴和先生李文華前往大陸黃山工作兼賞月。
大概是當年的月色太美了,
讓原本只是要看木頭窗花的兩人,
竟然誤打誤撞地就搬回了一幢老宅。
現在回想起來,夫妻倆都異口同聲說是「偶然的注定」。

回想起當年,兩人在當地販子的遊說下,
決定前往距離屯溪約兩小時車程的棠樾村一探究竟。
循著高聳徽宅細小巷弄間的幽徑前行,
這幢早已不見人蹤的空宅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亮眼,
一天井、一廳的空間大約五十坪大小,銀杏木柱上寫滿了文革時期的標語,
但是依舊堅挺的呈現著優雅色澤,李文華看一眼就喜歡。

這幢蓋於清朝嘉慶年間的徽派建築,
原做為「花廳」使用,也就是一般行政辦公用的公共空間,
不過實際用途已不可考,根據翁雪晴的推敲,
老宅也可能曾經做為私塾使用。

兩人當時對於「遷宅」一事原本難以置信,
卻被當地販子斬釘截鐵的語氣說動,
原本當時大陸販子開的價格是二十萬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八十萬元),
後來又在其他買家的競逐下提高價碼,至少多花了一倍的價格才成交。

為了將古宅完整無缺的運回台灣,
兩人請當地師傅在每一磚一木及小樑和斗拱上仔細貼上標籤,
林林總總近千件的材料令人眼花撩亂。
所幸後來又得到住在當地的台灣友人幫忙,
兩個長達四十呎加長的貨櫃才得以抵達台灣。

翁雪晴回憶當時,
光是要將貨櫃裡的物品拆卸到農地上的「簡單任務」,
就花了十幾萬、動用了好幾個工人在夜裡趕工,才得以完成。


而拆屋容易蓋屋難,所有的建材在農地上擺了大半年,
夫妻兩人擔心躺在地上的銀杏木會遭雨淋蟲咬,
還親手搭了一座棚子,好維護這些得之不易的心血。

好友薛太空原本從事的是現代化的建築設計,卻特別將工作給辭了,
面對著七零八落的數字編號,在農地上花了半年的時間,
用電腦技術重組這些歷史古物,才讓水來青舍得以在另一個空間重生。


而內部樑柱的細節,還有賴曾經參與龍山寺修復工作的木匠林師傅幫忙。
這位五十歲左右的老師傅,憑藉著多年的實際修復經驗,
在樑柱之間加入了插梢,好讓樑柱能夠恢復原貌,不受地震的侵擾。

就這樣,花了前後近三年的時間,大約新台幣一千萬元的成本,
才在桃園觀音的自家農地上,重現了當初那個因為「喜歡」而埋下的念頭。
「若是知道會這麼麻煩,我當初是一定不會這麼做的。」翁雪晴說,
而大陸官方目前已經禁止當地任意拆售古宅,
因此位於觀音的這幢「立體積木」,應該可以說是台灣空前絕後的大陸徽州古宅了。




前幾年,老爸突然興起要找一家安徽建築
我們開著車在附近繞了好久
打了好幾通電話連絡屋主
才在路旁找到這棟千里迢迢移來的徽式建築

原本以為這是一家古董店或是博物館,沒料到它卻是家餐廳
當時,我們三個大人便帶著一個不滿兩歲的小娃
坐下來享受一頓與古董並坐,不能隨意點菜的素食料理



好久沒來,屋內又多了好幾幅戴老師的作品
想來從台北到新竹
常常在某家餐廳、某個展覽場、某個溫泉會館中
與戴老師字畫相遇
每回跟爸媽與他出遊,也是大開眼界
認識不少有趣的藝術家



為了我家坐不住的女兒,我們老是選擇坐舖
可以讓她吃飽在旁繞上繞下
免得一不小心碰倒哪尊古董佛像,我們就得當在那兒啦!
玻璃罩住的天井外,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徽式黑色屋瓦
彷彿坐在哪個水鄉茶舖中飲茶



拍了幾道菜,其餘時間忙著吃沒暇拍照
雖是素菜,吃完腆著個大肚子回家也是飽飽飽呢!
非假日也是座無虛席,假日恐怕得先預約囉!

水來青舍
地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2鄰下大堀55-5號
電話:(03)4989240  (週一公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am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